三、二维线束图设计
3.1 二维图设计概述
二维线束图是由汽车传感器、执行器、中央控制部件等界面控制文件的数据参数和汽车电路原理图进行线束部件的选择,再结合三维布线图完成的。它主要用于调试和维修,并需要包含详细信息,如:线束的固定方式、固定位置、包扎方式;局部特殊保护措施;插接器型号及厂家;线束零件号、线束版本;每个回路导线的种类、线径、颜色、回路起始与终止端位置;线束技术要求等。此外,线束应具备足够的裕量,避免承受拉力或张力。考虑到线束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变形,实际长度和分支位置还需要进行实车实配测量验证。
3.2 线路颜色和线路标注
随着汽车电器的增加,导线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方便维修,低压导线通常以不同颜色区分。电线颜色有单色和双色两种,单色最好,双色次之。电线颜色的标注采用颜色代号表示,双色标注中第一位为主色,第二位为辅助色。所有汽车电器的搭铁线都应使用黑色电线,除搭铁线外,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由于各个用电器的电源线数量较多,通常选用红色作为主色的双色线。表1和表2提供了参考信息。在制作图纸时,可以直接使用Excel和Solid Edge生成电气回路表,以考虑到线束数量和制作准确性。

3.3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在12V电源线路中,电压降不应超过1V。为计算导线截面积,可使用以下公式:S= IρL/U,其中S表示导线截面积(mm2),I表示电流(A),ρ表示导线电阻率(一般取值0.0185Ω·mm2/m),L表示长度(m),U表示允许的电压降。需要注意的是,导线截面越大,可通过电流量越大,安全系数越高,但成本也越高,且不利于汽车轻量化。因此,导线面积的选择应考虑多种因素,例如电压降、发热、机械强度以及成本等。通常情况下,导线面积不应小于0.5mm2。不同类型的导线具有不同的标准和经验值,可参考表格3。
3.4 插接器的选择
为提高可靠性,车辆线束系统应尽可能少地使用插接器。震动、摩擦、镀层氧化和水进入等因素会导致插头接触不良,而人为原因可能会影响电气功能。插接器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线束的性能。在选择插接器时,首要考虑其接触良好和可靠性。同时还应根据导线数量、线路电流大小、布置空间等限制条件选用合适的插接器。插接器端子材质一般选用黄铜,镀层则根据具体的对接端用电设备端子镀层来选择,无特殊要求,一般选用镀锡。随着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化,插接器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插接器的统一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设计验证
线束插头需要进行终端接合力、终端拔出力、振荡电流、绝缘强度、抗热老化、耐高温、耐盐雾、温度/湿度循环等相关试验;导线需要进行绝缘剥离性能、绝缘耐磨强度、热压相关检查和试验。批量生产前,线束总成需要完成相关试验,包括耐振动性能、耐盐雾、电压降、耐工业溶剂、耐温度和湿度循环变化性能、电性能测试试验。由于客户需求、不同国家地区的规定和标准不同,实验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结束语
汽车的智能化和轻量化给汽车线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电气原理图到二维线束图,从设计理念到线束设计完成,都需要深思熟虑,选择相关部件要严格计算和校核。做好线束系统的设计,让线束失效不再成为汽车故障的主因。
(未完待续)
体验预约:0755-26583671或18926443017(柳生)
线束工厂常见质检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2】如何避免不良压接的端子线流向客户?
【问题6】如何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端子压接良率?
【问题8】拿单困难,利润一降再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