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端子压接的物理性能
端子压接的物理性能 端子压接后,需要保证端子对插、穿护套等物理性能不受影响,如剖面、剥线、导体出头、绝缘压接、喇叭口等。
3.1 压接剖面
端子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是考核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这包括拉力和电压降等。那么如何确保端子能够顺利通过机械性能和电性能测试呢?我们引入了剖面分析这个重要的工具手段。剖面分析的要素如图6所示。

在芯线的压接过程中,应实现以下理想要求:压接翼封闭、压接翼对称、所有的芯线变形、压接翼未碰壁或触底、端子材料无裂纹、毛刺适中。如图7所示。

通过剖面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做出符合规范的剖面,使端子更容易通过机械性能和电性能测试。如果未能通过电气测试,则可能是由于铜丝分布不均匀、翅膀未完全闭合、存在空气隙或翅膀末端外露等原因引起。如图8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剖面分析只是一种工具手段,其目的是找出机械性能和电性能未通过的原因,而机械性能和电性能才是我们最终需要确保的东西。
3.2 剥线要求
剥线是制作线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使用专用的剥线工具。在剥线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绝缘层切口不齐、绝缘层损伤、绝缘剥离不彻底、导体切口或缺失、跑丝、导体散开、导体过度扭曲等问题。如果电线的导体是镀银的,剥线过程中需要手接触到导体,则必须戴手套操作。
3.3 导体出头
端子压接后,导体末端应该延伸出导体压接区前平面,但最大长度不得超过1mm。导体伸出部分不允许影响端子的插接功能、自锁功能或螺丝的固定功能。对于孔式等电线接头类端子,导体末端不可伸入螺丝固定圆形面区域。
3.4 端子工作区
端子压接后,不允许出现工作区损坏和变形,同时端子的工作区必须仍然符合端子图纸对工作区的尺寸和性能要求。
3.5 喇叭口
导体压接区域内必须闭合,后喇叭口是必需的,后喇叭口处的宽度不允许大于绝缘压接的宽度。前喇叭口的尺寸应小于后喇叭口。
3.6 切断料边
压接后,料边应仍然可见,但长度不得超过端子材料的厚度,最大长度不超过0.5mm。料边和料边毛刺不得影响端子穿入护套或端子的插接功能。
(未完待续)
体验预约:0755-26583671或18926443017(柳生)
线束工厂常见质检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2】如何避免不良压接的端子线流向客户?
【问题6】如何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端子压接良率?
【问题8】拿单困难,利润一降再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