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从细节处把控安全:电线连接的末端处理技巧

 

压接端子解析图

1、兼容性与导线准备

要确保端子、导线和压模的兼容性,必须使用正确的组件。在生产过程中,导线的截面面积和外径必须符合端子配套的要求。在压接之前,必须将电线绝缘层剥离。剥皮长度必须按要求进行,以确保导体和绝缘层在端子压接时的位置正确。剥离绝缘层时,必须保证剪切整齐均匀,不能有绝缘皮残留在导体上。同时,在剥线时不得损坏或剪断铜丝,也不得让导体铜丝扭曲或捻成线束。如果剥好的线不立即压接,必须对导体末端进行保护,防止铜丝散乱或污染氧化。断好和剥好的线必须在8周内完成压接。

2、导体末端

导体必须水平放置在端子压线框内,导体末端必须超出压线框且最长超出不能超过1毫米。导体刷不得妨碍端子的插拔和锁定功能,也不能影响安装后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导体刷不应延伸到端子接插区域。

3、绝缘外皮末端

绝缘外皮末端必须伸出绝缘外皮压接框,但不允许有绝缘外皮延伸到芯线压线框内。

4、喇叭口

在压接后,芯线压接框的边缘必须具有一个喇叭口,喇叭口的尺寸随电线直径的变化而变化。芯线压接框的前端喇叭口不是必需的,但最大尺寸必须参照后端喇叭口的要求。

5、切尾

切尾必须明显,最长不能超过端子材料厚度的1.0到1.5倍。切口毛边不得超过0.03毫米。切尾和毛刺不得妨碍端子的安装和连接,也不能损坏电线的绝缘外皮,更不能超出安装壳体从而影响整个接插件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6、导体压接

(1)导体压接尺寸和公差

压接高度是导体压接连接中最重要的质量特性之一。压接高度测量是一种快速的、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控制。根据导体和压接方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最佳压接高度。导体的直径决定了压接高度的公差范围,如下表所示:

 

 

压接高度的公差范围包括公差,以确保导体压接良好和足够的拉脱力,但不包括压接框和导体横截面积的公差。压接宽度由压接工具横向尺寸决定。必须测量压接部位的底部宽度,并确保在使用正确的工具下进行。压接高度的测量必须在芯线压接框的双半径中心进行,不要在芯线压接框喇叭口附近测量。在压接操作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地测量高度,并在每一生产批次、端子变更、线束变更或压接工具设置变更后进行压接高度控制测量,如下图所示:

 

(2)切片检测

为评估压接工具的压接质量,定期进行芯线压接框的切片检测。切片必须在芯线压接框的双半径中心位置进行。切片时不能影响或改变压接导体内部的结构,必要时可以使用填充物(如树脂或其他材料)来保证压接部位的稳定。切削和磨削的方向必须与端子开口相反。切片放大图如下所示:

① 压接

芯线压接框内必须被导体完全充满,所有导体铜丝都必须在芯线压接框内,并有明显的挤压感。由于不规则导致压接框内存在空隙是允许的。压线框内侧的形状必须与导体吻合,与导体非常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所有存在的导体铜丝都应该是在压线框内,不允许有任何导体铜丝在压线框外。如果内部铜丝的压紧感不是很强或有松动感,必须检查导体铜丝的数量。‘’

 

在对压接进行质量检测时,必须关注压接的高度、宽度和压接的压力等参数。其中,压接高度是最重要的质量特性之一,可以通过测量来进行检验。不同的导体和压接方式需要制定不同的最佳压接高度,而压接高度的公差范围则取决于导体的直径。压接高度的公差范围包括其本身的公差和导体直径的公差,以确保导体得到良好的压接和足够的拉脱力。

此外,在进行压接时,还需要注意压接工具的压接质量,这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芯线压接框的切片检测来评估。切片必须位于芯线压接框的双半径中心位置,并且不能影响或改变压接导体内部的结构。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填充物来保证压接部位的稳定。切削和磨削的方向必须与端子开口相反。

最后,在进行压接操作时,需要持续不断地测量高度,并在每一生产批次和端子的变更后或者线束变更或压接工具的设置变更后都要进行压接高度控制测量,以确保压接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8.其它规定

(1) 损坏

在操作过程中,端子的连接及其锁定装置不能被损坏或变形。端子的安装应该是轻松顺畅的。

(2) 弯曲和扭曲

 

端子压接区域在任何方向上的弯曲度不应超过3度。端子压接框的扭曲度不能超过5度。


体验预约:0755-26583671或18926443017(柳生)

 

线束工厂常见质检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1】端子压接工艺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或不知道如何改善?

【问题2】如何避免不良压接的端子线流向客户?

【问题3】端子压接首检、巡检不按要求做,报告造假,怎么解决?

【问题4】如何杜绝插错孔位、线序颜色错误的不良线束流向客户?

【问题5】现有端子截面分析仪,太复杂,员工不会用或不愿用?

【问题6】如何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端子压接良率?

【问题7】端子拉拔力首巡检报表填写繁琐,有更好的办法吗?

【问题8】拿单困难,利润一降再降,怎么办?

【问题9】线序检测仪每次新线录入都要反复折腾,甚至每次都要找厂家协助,有没有破解办法?

【问题10】端子机压力管理系统报警多,部分不良品检不出,怎么解决?

 

 

上一篇
端子压力一键管理:模拟神经网络,智能化压力监测系统
下一篇
【汽车线束】电动汽车线束布置:未来的全新变革方向是什么?
 回到主页
所有文章
×

还剩一步!

确认邮件已发至你的邮箱。 请点击邮件中的确认链接,完成订阅。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