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如何安装顶架线束?全面解读工艺内容和质量要求!

顶架线束安装工艺内容:

(1) 顶架线束需沿着大顶骨架的过线孔走线,同时确保阅读灯线束、顶置空调线束等都用车身线卡进行固定。如果有行李支架,则需要使用扎带将线束捆扎在上面,并且要求线束必须走在行李支架吊架下型材的上表面。如果行李支架下方有竖型材,则需要将线束从下型材的靠边窗侧绕行后再在吊架的下型材上表面上固定,以避免影响行李架下封板上的过渡板安装。线束最后需沿着司机门前立柱(公交车多在司机门后立柱)送至主线束接口处。

注意:对于司机在右侧的出口车,线束安装方向和国内同型号车左右侧正好相反。

工艺参数:

  1. 插件处线束应留有活动余量(30~50)mm。
  2. 插体两端需要有固定点,长度为(30~50)mm。
  3. 行李支架上的两个固定点之间距离应为(300~400)mm,其他固定点之间距离不得超过700mm。
  4. 线束下垂量不得小于10mm。

质量要求:

  1. 线束与电器相接时,应留有适当的余量。
  2. 插体不得受力,不能拉得过紧或过松。
  3. 线束固定点间距应适当。
  4. 顶架线束不允许走在隔热板里面。
  5. 线卡固定时需要将线卡绕线束卷起一圈,并用手将支架上推,保证线束与线卡不能有相对运动。不应简单地将线卡弯曲,而是应适当将线夹压扁,使线束和它没有位移,并且不得明显下垂。
  6. 线束走向应平直,不得低于型材下平面,并且多余的长出的线束应折叠整齐后牢固固定。
  7. 顶风窗线束与顶风窗推拉杆活动件间不得干涉摩擦,间距至少要有(30~50)mm,并且需要留有足够的活动余量,以避免线束受力承载,在推拉时不能挤压线束。
  8. 通道灯、喇叭、门灯、司机灯、阅读灯、装饰灯、示高灯等电器成品在安装时不能挤压线束,特别对于需要现场开孔的情况,严禁损伤线束。

 

(2) 顶架线束的型材过孔必须配备相匹配的穿线护套。

工艺参数:穿线护套长度不得大于型材过孔的10mm。

质量要求:穿线护套不允许仅有一边穿过型材,另一端落在型材中间,也不允许穿线护套过长,导致线束夹在护套缝隙内。

 

(3) 线束需要根据线色、截面、接头等特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标识,并留有足够的标识余量,以便于日后维护和检修。

工艺参数:

  1. 标识文字高度不得小于2mm。
  2. 标识间距应适宜。

质量要求:标识应清晰、准确,不得模糊或掉落。

 

(4) 线束安装后需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电器设备正常使用。

工艺参数:测试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质量要求:测试结果正常,各电器设备可正常使用。

 

体验预约:0755-26583671或18926443017(柳生)

 

线束工厂常见质检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1】端子压接工艺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或不知道如何改善?

【问题2】如何避免不良压接的端子线流向客户?

【问题3】端子压接首检、巡检不按要求做,报告造假,怎么解决?

【问题4】如何杜绝插错孔位、线序颜色错误的不良线束流向客户?

【问题5】现有端子截面分析仪,太复杂,员工不会用或不愿用?

【问题6】如何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端子压接良率?

【问题7】端子拉拔力首巡检报表填写繁琐,有更好的办法吗?

【问题8】拿单困难,利润一降再降,怎么办?

【问题9】线序检测仪每次新线录入都要反复折腾,甚至每次都要找厂家协助,有没有破解办法?

【问题10】端子机压力管理系统报警多,部分不良品检不出,怎么解决?

上一篇
规范端子铆接作业,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二)
下一篇
汽车维修人员必看!——详解仪表主线束质量要求及工艺参数
 回到主页
所有文章
×

还剩一步!

确认邮件已发至你的邮箱。 请点击邮件中的确认链接,完成订阅。

好的